农业综合网站
中国农业信息网
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中国农垦热作信息网
中国作物信息网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网
中国绿色食品网
农资市场信息网
中国机械化信息网
中国农药信息网
中国水产信息网
中国饲料信息网
农产品供求信息网
中国种植业信息网
中国花卉信息网
农业外贸信息网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
益农网
各省农业网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网
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天津农业信息网
河北农业信息网
山西农业信息网
内蒙古农业信息网
辽宁农业信息网
吉林农网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上海农业网
江苏农业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浙江余杭农网
安徽农网
福建农业信息网
江西农业信息网
山东农业信息网
河南农业信息网
河南兴农网
湖北农业信息网
湖南农业信息网
广东农业信息网
广西农业信息网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四川农业信息网
贵州农经网
陕西农业网
青海农牧厅
宁夏农业信息网
贵州农经网
云南农业网
部委网站
中国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国家商务部
农业部
教育部
外交部
科学技术部
国防科工委
国家民委
公安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
铁道部
交通部
信息产业部
水利部
外经贸部
文化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气象局
国家林业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粮食局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工商管理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农科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院
北京农林科学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农科院
江苏省农科院
新疆农垦科学院
新疆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天津农业科学院
三峡农业科技信息
河南省农科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西藏农牧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大学
中国教育科研网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
南京农业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福建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莱阳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塔里木农垦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综合及政府网站
新浪
搜狐
中文雅虎
GOOGLE搜索
北京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香港
澳门
国外农业网站
联合国粮农组织
国际农业研究咨询
农业网络信息中心
国际有机农业者联盟
国际植物保护协会
国际种子联盟
亚太种子协会
国际奶类食品协会
美国农业部
加拿大农业部
英国农业部
英国食品标准局
法国农业部
德国农业部
意大利农业部
荷兰农业部
西班牙农业部
澳大利亚农业部
日本农林水产省
美国大豆协会
美国禽蛋委员会
美国饲料工业协会
美国绵羊协会
美国食品研究所
美国谷物与饲料协会
美国谷物协会
美国玉米生产者协会
美国玉米加工协会/OPTION>
美国农学会
美国种子贸易协会
相关期刊网站
园艺学报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
农业数字图书馆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遗传学报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
中国水稻科学
首页
-> 科学普及
江南珍果之杨梅
杨梅为我国南方特色果品,也是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的新兴果树之一。杨梅得名于“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源自《本草纲目》),为亚热带常绿果树,栽培于长江流域及以南、海南岛以北各省区。在植物学上,杨梅属于杨梅科,是杨梅属中的唯一栽培种。杨梅因其独特的果实外观和风味被吴耕民先生誉为江南珍果之一。
杨梅原产我国,野生杨梅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而栽培杨梅则可能分别从浙江、福建和江西野生杨梅群体中选育驯化而来。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省博物馆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杨梅果实,表明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食用野生杨梅。据古籍记载,早在2000年前就开始栽培杨梅。杨梅主要分布在我国,在国外分布极少。日本是除中国外栽培杨梅最多的国家,有证据表明,日本的杨梅很有可能从中国引入。近年来,澳大利亚、意大利和美国加州也已经成功引种了杨梅进行栽培。
杨梅成熟于初夏季节,填补一年中的水果淡季,且果色艳丽,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售价较高,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杨梅具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了杨梅果实有生津去痰、止咳、和胃消食,治霍乱和心胃气痛,益肾利尿及解暑等功效;食用杨梅保健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如江浙居民习惯吃几颗烧酒浸的杨梅以防中暑;现代研究表明,杨梅果实富含花青苷等活性物质,具有抗多种肿瘤和保护胰岛细胞等作用。杨梅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汁、果酒、蜜饯等产品;果仁含油达40%,可供食用或榨油;木材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可作细工用材。杨梅为常绿果树,寿命长,是优良的绿化和观赏树种。杨梅树性强健,根部有放线菌共生,是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良种。杨梅还是一种清除大气污染作用较为明显的树种。杨梅相对较耐瘠薄和粗放管理,且长江流域以南广袤的山地和丘陵均为发展杨梅的适宜区,近年来杨梅栽培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杨梅品种资源较为丰富。根据果实色泽和栽培性状杨梅常分为野杨梅、红杨梅、乌杨梅、白杨梅、早性梅和大叶杨梅6个品种群。栽培品种多出自红杨梅、乌杨梅、白杨梅,果实色泽深浅因所含的花青苷含量不同所致。全国性主栽品种以‘东魁’和‘荸荠’为主。前者果大,如乒乓球,色泽紫红,较耐贮运;后者果小,比大樱桃(车厘子)略大,色泽紫黑,较不耐贮运,但肉质更细软,风味更浓。
杨梅雌雄异株,雄株仅开花不结果,树冠高大,雌株较矮小。杨梅从砧木播种、嫁接至幼树结果需5-7年,15年左右达盛果期,60-70年后衰退,寿命可达百年以上。在长江流域一带,杨梅盛花期为3月初至4月上旬,果实于5月底至7月初成熟。在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南方地区,物候期约提早两个月。
杨梅果实结构就其种子而论与桃和梅类似,在果树栽培学上划属核果类。果实可食部分由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外侧几层细胞发育而成的细长肉柱组成。杨梅果实无果皮保护,采收时要轻采、轻放、轻运,以免受伤。杨梅果实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加之缺乏外果皮保护,因而货架期极短,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之说。为延长杨梅物流期限,果实采收后宜实施冷链物流。
除鲜食外,杨梅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干、蜜饯、盐渍杨梅、果酱、罐头等产品。除此之外,民间广泛采用杨梅泡酒的方式制作杨梅烧酒。杨梅烧酒不仅风味佳良,而且有止咳生津、消食、止呕,特别是夏季消暑及治痢疾等功能,因而广受欢迎。
杨梅是兼具经济和观赏特性的果树,近年来以杨梅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杨梅生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
来源: 时间:2019/5/17 8:25:05
版权所有:中国园艺学会 电话:010-82109528 E-mail:
cshs@caas.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备案号:
京ICP备17018411号